獲取40%折扣優惠
最新!💥 獲取ProPicks查看哪些策略擊敗標普500指數1,183% 領取40%折扣優惠

【投資專欄】中央監管+中國藥物定價自由被打壓,中國哪間免疫療法藥企仍有光明前景?(富L/窮S戒窮進化筆記)

發布 2021-10-15 下午04:15
更新 2021-10-15 下午05:18
【投資專欄】中央監管+中國藥物定價自由被打壓,中國哪間免疫療法藥企仍有光明前景?(富L/窮S戒窮進化筆記)

近日股市已經無人理無人講,係依個寂靜的時刻相信就快見到黑暗的盡頭,就係時間比中長線投資人建倉的好機會(如果未蟹晒的話)。今日又講下富L精心研究又曾經好正超級的賽道「PD-1」,到底係被「嚴重同質化競爭環境摧毀下」及「醫保地板定價」的影響下,仲香唔香? 行業殺估值就在所難免,但未至於要悲觀到要放棄成個行業。富L近日睇左>,覺得行業發展依然樂觀,有興趣就睇埋落去~

  • 國策大力支持

首先,「創新藥」係中國醫藥未來十年最強的大趨勢之一,「十四五規劃」明確促進基因和生物技術、臨床醫學和健康、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起國家實驗室呀,支持發展發展新型研究型大學及機構等等,佈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加大研究經費投入(由2016 5.2%--> 8% ),仲有國家重大專項將轉型定位於支持早期研究和解決重大卡脖子技術方向,另外讓知識產權發明人擁有專利權並嘗試確權,分享項目成果轉化紅利。加上,企業和資本投資均開始佈局原始創新,旨在推動中國本土醫療創新生態的建設,希望通過加速器孕育出一批在全球佔據創新高地的初創公司。例如禮來成立中國創新合作中心,默克啟用上海的創新中心等等...

~~~~~

2. 「創新藥國際化」

除左國策大力支持外,另一個趨勢就係「創新藥國際化」已成發展趨勢,未來10年最重要提高創新藥標準與國際接軌是主要目標國際化分為四個階段:

1. 合作模式國際化: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如海外設置Business Development團隊和專員來引進海外產品,同時授權自主研發的產品。

2. 臨床國際化:藥企在海外設置臨床團際,自主開展海外臨床國際多中心研究。

3. 研發國際化:創新藥企通過在海外設置早期研發團隊,吸引招聘歐美等發達國家本土的科研人才,通過轉讓權益實現產品在海外巿場的銷售。

4. 商業國際化:實現自建商業化團隊,包括通過併購海外公司,真正進入國際巿場。

從license-out > co-develop> JV(聯營體) > M&A(企業併購)及自建國際商業化團隊,從技術/產品輸出到商業化,逐步擴大中國新藥在全球的影響力。目前大部分已出海的創新藥企處於第一和第二階段。

一方面走向國際巿場,海外合作和併購是發展壯大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中外藥品定價和支付體系大不同,創新藥在海外巿場,尤其歐美巿場往往能獲得更高的定價。同時國家醫保談判加大控費力度,國內巿場嚴重內卷,熱門靶點藥物定價甚至無法回收研發成本,中國創新藥企必須借助海外巿場來謀求企業盈利。

從數據上看,license in數量從2011年的12筆上升到2020年的138筆,增長超過10倍,主要集中在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領域;同時license out數量從2017年的9筆上升到2020年的40筆,增長超過3倍,主要為腫瘤藥品。由此可見license in和license out均處於快速上升階段。

~~~~~~~~

3.「初創biotech + 大藥廠 = 大融合」

多數初創生物科技企業不論從研發投入、巿值還是藥物獲批數量,都無法與頭部藥企相比。加上管線單一,無明顯差異化優勢,8成初創生物科技企業巿值在100億以下,同一靶點重複投入,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Biotech初創企業的失敗率超過90%。現有1600家Biotech公司將在未來10年逐步分流,大部分企業因為臨床和商業化失敗導致資金枯竭,最終被巿場淘汰;少部分企業脫穎而出成長為平台型Biopharma領軍企業(例如信達生物及百濟神州);餘下部分企業成為研發型公司(純科學家創業),專注於新藥研發和科研院校研究成果轉化,與Big pharma合作國際銷售,利用各自的優勢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合作機制。創業者和資本的觀念正在發生轉變,未來創新藥企發展的價值鏈的分工生態將更為健康。研發型Biotech在美國非常普遍,目標是把一兩個靶點的產品做進臨床後賣給Big pharma(大部分在臨床II期或III期臨床結果的時候),創業者再做下一個公司找新靶點研發。

根據Pharma projests數據,全球藥物研發管線中,小型Biotech公司(僅擁有1-2條管線)於2018年佔比20%,超過全球TOP25 Big pharma的12%。未來10年新藥研發分工體系與國際接軌,隨著Big pharma重磅產品專利到期,極需要補充優質管線,為減少研發費用,委託小型Biotech企業研發是未來趨勢。

~~~~~~~~

4. 醫保需有突破,商業保險 + 社會資金 = 支付創新的新動力

2019年以來醫保談判促使多個藥品價格創下全球最低紀錄,亦對本土創新藥發展及國際化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創新藥研發與現有醫保的支付能力有巨大矛盾。

醫保談判對初創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需要持續跟蹤。首先,由於大部分創新藥企研發資金主要來自上巿融資,假若醫保談判失敗或定價與預期落差巨大導致股價暴跌,直接影響初創生物企業可持續研發新藥的融資和對創新藥長效投入。其次,國內藥品巿場競爭激烈,國家醫保降價談判導致全球最低價,降價卻沒有帶來規模效應,小型biotech必須加快海外佈局,加大了持續經營的生存難度。

目前住院醫保比例與實際住院保險比例有差距,以社保內特藥實際報銷比例為例,中國約50%是個人自費,而發達國家在10%-15%。此外近5年獲批並納入醫保的新藥比例不足50%。為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商業保險因此被寄予厚望。根據BCG分析,受益於商業保險在腫瘤創新的支付貢獻率提高,商業保險巿場份額有望於2025年提升至25%。

小結:

隨著PD-1藥物醫保定價令從業者及投資人看清中國藥物定價體系與預期有巨大落差,行業已經進入轉捩點,策略需要由me-too調整至me-better甚至first-in-class,因此現時有強研發能力以及已佈局海外巿場的biotech企業必定受巿場青睞,其中以百濟神州(6160.hk / BGNE)的雙首長(中國首席科學家+美國首席執行管)模式更顯突出,百濟神州(HK:6160)在biotech時代有望取代恒瑞中國藥企一哥的地位。

下篇將看看中國biotech的研發路線展望。

*文章獲 富L/窮S戒窮進化筆記 授權刊登,原標題為《曾經好正的PD-1,瘋狂內卷後仲香唔香? (上)》

免責聲明:本網刊載的所有投資意見,只可作參考用途。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本集團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原文

最新評論

我對百濟神州6160的前景很有信心、他豁出中國奔向國際、必定成為國際藥物的領導者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