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40%折扣優惠
最新!💥 獲取ProPicks查看哪些策略擊敗標普500指數1,183% 領取40%折扣優惠

“帶貨”是一場戲,全憑演技

發布 2021-10-4 上午12:04
更新 2021-10-3 下午04:16
© Reuters.  “帶貨”是一場戲,全憑演技

最近,自“名媛”後,“佛媛”、“病媛”等新名詞衝上熱搜,瞬間成為輿論焦點。

猶記得去年“名媛”兩個字的污名化已讓人十分不適,而這次加上以生病手術,拜佛抄經等特殊場景下的名媛,則更加引發了人們的獵奇心理。當發現這些詞是形容某些app上帶貨的主播和博主時,徹底引發了人們的牴觸,將這些作為生意去帶貨,是有多病態?

而後新聞上的所謂“病媛”站出來發聲,稱並沒有帶貨,一切只是誤解,並着重強調了#我不是病媛#。不過輿論沒有就此平息,事情也還沒有結論。

我們不否認當事人是被誤解和消費的,但是這種帶貨的亂象卻真的存在,因而才引發了大家如此的共鳴和憤怒。不管是不是“人血饅頭”,流量見頂後,譁眾取寵、博人眼球等無下限的帶貨確實此起彼伏,其中真假難辨。

在一個全民帶貨的時代,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這個行業還可以相信嗎?

新消費經濟下的“熱土”

如今,直播帶貨行業發展的如火如荼。

從之前覺得“帶貨很low”、“微商才會帶貨”、“都是騙人的”……到李佳琪、薇婭等營銷奇跡的出現,基本全民都享受到了帶貨紅利,直呼“真香”。

“帶貨”時代也徹底來臨。

其實嚴格來説,現在已經屬於後電商時代了。

一代電商是互聯網電商模式的出現,實現貨架數字化,淘寶、京東等購物平台成為消費首選,提升了購物效率,電商江湖羣雄爭霸。2008 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成功突破千億元,達到 1281 億元,讓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也開始重視和涉及電子商務領域。

到了二代電商是伴隨移動互聯網興起的。隨着互聯網電商玩法的普及和增速減慢,算法和推薦被引入電商領域,提升了人和貨的匹配效率,拼流量,拼數據。2017年,我國網絡零售額達到7.18萬億元人民幣,市場規模固定後玩法多樣,監管力度也逐漸加強,電商遊戲規則逐漸成熟。

如今的三代電商,則是直播和短視頻帶來的。它們更真實還原了消費者線下購物體驗,通過主播或博主更自由的展示和講解從主動消費再次變為被動消費,從流量變現向效率提升轉變,打通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以前提到帶貨,大家覺得只是網紅和明星去打廣吿,而近兩年則完全不同。

疫情時代,很多人改變了對電商的看法和態度,其不僅便利了生活還有極強的商業變現能力和營銷方式。直播帶貨站上風口,從電商、視頻直播app、社交app到MCN機構和品牌廠商,幾乎全民參與,全民受益,徹底成為新經濟時代最熱的大潮。

而帶貨經濟,也不僅是一種商業盈利,更成為人們依賴的生活方式,承載着文化傳播、休閒娛樂、創業甚至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等等多種意義。

比如今年,在央媒的牽線搭橋下,直播帶貨中就出現了很多央媒、市長、縣長等面孔。同時,以拼多多為代表,電商平台掀起了“戰疫助農”“消費扶貧”新模式。領導帶貨有助於當地農户搭上數字經濟快車,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不僅打通了上下游產業鏈,也從根本上惠及到了廣大農民。

另一邊“帶貨經濟”也帶活了文化傳播。90後的李子柒爆紅海外,在Youtube上的粉絲突破1000萬,成為首個在海外平台粉絲破千萬的中文創作者。她的作品大量表現中國農村場景及古風古韻,深受海內外網友喜愛。她帶貨的故宮文創、辣椒醬、螺螄粉等,不僅推廣了地方文化,還帶動了地方經濟,也解決了一方就業問題。

此外,還有百花齊放的各行各業,通過直播闖出一片天。如美食界的“日食記”,以姜老刀、酥餅大人等強人格化的IP屬性,賦予了食物生活化情景,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而後轉化為了廣吿營銷和產品營銷,通過美食視頻的感染力,帶動電商收入,如今電商收入已超過總營收的60%成為主力。

可見,“帶貨經濟”如今的定型,更多是一種發展的必然趨勢,從人們休閒娛樂方式切入,利用私域流量轉化為經濟動力,讓人人都可以利用這種方式生活、工作、娛樂,成為人們習慣的工具。

曾有報道提及2019年李子柒的公司年收入就已過億,李佳琪、薇婭身價更是千萬不止,當紅主播和明星帶貨時薪節節升高。

如此巨大的利益蛋糕,不僅讓全民加入,更讓各方資本蜂擁而至。但擁擠的賽道下,流量野蠻生長後的見頂危機,也讓亂象和病態隨之而來。

佛媛or售貨媛?

説回最近的熱搜,為什麼大家對諸如“佛媛”等現象的反應如此強烈。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羣打扮精緻,開豪車背名包的美女,開始大量在平台發佈抄經、唸佛、吃齋等在寺廟的照片和視頻,塑造一種厭倦了凡塵俗世的慾望,清心寡慾,看破紅塵之感。

然而假的就是假的,細節根本經不起深究。

不食人間煙火的“佛媛”在拍照打卡中,慾望與低俗撲面而來。先不論海青的穿法、佛法的原理,拜佛的姿勢……這些禁忌犯了個遍,單説奢侈品、包包、化粧品以及低胸的裙子,就形成了強烈的違和感,不過卻能吸引大量點贊、關注、粉絲和打賞。

所以説,什麼歲月靜好,看破紅塵,不過都是一場徹頭徹尾欺騙流量的戲。

因為“佛媛”人設吸引到流量後,小姐姐們就開始賣旗袍、平安鎖、禮佛用品等周邊,甚至直播順便賣其他的貨。而她們身後,“MCN機構”身影也若隱若現,“工業化”造“人設”、精準化營銷,精心設計一出又一出網絡鬧劇,為的都是賺錢和流量。

無論什麼媛出現,不過就是美貌+人設的營銷思路,是抓準了人們獵奇的本能,什麼有流量就複製什麼,最後拼演技而已。

而這次大家討伐下的網紅帶貨藥品,也是這個原因。

其實生病也要樂觀美美的無可厚非,同病相憐者也期待能有真誠分享。但是這類操作一旦引發大量關注,就必然吸引了資本的注意力快速複製,這樣本來真的值得支持的事情就慢慢玩成了詐騙,更何況藥品涉及健康問題,一旦有三無產品的推廣很容易變身虛假偽劣產品收割粉絲。

所以,錯的根本就不是生病還要敷面膜保持魅力的小姐姐,也不是術後真的有效分享生活推薦好物的博主,而是這種形勢一旦走通後,蜂擁複製,製造虛假的路人網紅和資本工廠。

更何況事情敗露,反而波及無辜,讓很多真的在分享生活的博主白白捱罵,讓人們無法分清什麼時候是帶貨,什麼時候是廣吿,什麼時候是詐騙。

同時,美女做什麼事就套上“媛”字,去污名化更加不可理解,因為帶貨或是詐騙不是按照性別劃分的,不能因為關注度或是話題性高,將本來真正應該正視和解決的問題,隱藏在了男女對立、營銷騙流量等煙霧彈之下。  

目前,流量大V背後基本各個都有資本加持,且賺的缽滿盆滿。強大如李子柒、李佳琪、薇婭、辛巴等背後都有自己的公司,而一般的大V也都被各色MCN機構收入麾下,私域流量都已被瓜分乾淨。但“流量就是第一生產力”,所以哪怕很多踩線、虛假的行為出現,只要能賺錢,資本就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轉眼。

所以問題逐漸出現井噴:知名主播帶貨翻車,辛巴燕窩立案調查,名人代言的品牌攜款逃跑……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可能只是看個熱鬧,但是真正龐大的消費羣體卻在亂七八糟的帶貨直播、帶貨視頻和網紅的誤導下,浪費和被騙走了大量錢財。

目前,直播帶貨的進入門檻較低,那些誘導消費、虛假宣傳、質量差、退貨維權困難等問題已經亟待解決,更何況現在各種博出位的“視覺污染”,以低俗言語、誇張或特殊場景此起彼伏,侵蝕污染着我們的娛樂環境和精神世界。

據統計,2017年中國MCN市場規模為78億元,預計2020年MCN市場規模將達到245億元。而後越來越多樣的機構都將組織進入MCN市場。

那麼在眾多譁眾取寵的背後,還有多少新花樣等着“割韭菜”呢?

規則已在路上

冷靜下來想想,現在混亂的現象接連被推上輿論風口,也是一件好事。

説明規則和監管已在路上。

經過了此前短視頻和電商平台的直播帶貨野蠻生長後,接連曝出的問題已經讓監管部門開始重視,出現的各類違法違規和詐騙等行為也都能立刻得到立案查處,還我們一個交代。

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翻車、注水、刷單、封號問題外,最近,國家又從徵税方向對帶貨主重拳監管。

還記得上次因為偷税漏税出名的范冰冰和鄭爽嗎?此前兩大一線女星的接連違規操作,因涉案金額巨大引發全民圍觀,不過娛樂圈的資本水有多深大家都能略猜一二,完全不感到意外。

但現在是兩個主播都有了國家税務總局通報的這個待遇,足以説明直播帶貨的利益遠超我們的想象。

近期,税務部門在“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中,通過税收大數據分析發現,有兩名主要從事電商和直播帶貨的網絡主播涉嫌通過隱匿個人收入、改變收入性質等方式偷逃税款。

國家税務總局顯示,依法對這兩名主播及相關企業進行立案檢查。檢查發現,涉税金額較大。目前,案件正在檢查之中,對於查實的偷逃税行為,税務部門將依法嚴肅處理並予以曝光。

雖然沒有曝光主播的名字,但是“涉税金額較大”幾個字已經大概劃定了一些範圍,不僅對其他主播是個警示,也讓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安心了很多。因為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監管和整治也從未停下。

直播電商在新經濟時代開啟了一個全民帶貨的新模式,也確實帶動了很多行業經濟的迅速發展,但是其中也不乏缺乏良知的主播鑽空子。由於主播業收入來源的增多,信息的不透明,因此操作空間巨大,平白多出了很多不義之財。

而這樣,不僅造成主播行業收入兩極分化越發嚴重,也讓行業更加浮躁,所有主播都開始流量至上,帶貨至上,刺激着更多的不法商人在直播界為非作歹,讓帶貨變成虛假的欺騙,最後一地雞毛。

所以,這一次國家的出手,正是時候。

帶貨從來不是質監盲區、法律盲區。無論是翻車、詐騙、刷單以及税收問題,亦或是隱私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和信息安全等問題,都是帶貨經濟中不容忽視但有待納入法制化、規範化軌道的問題。而現在看來,一切規範都已在路上。

尾聲

任何行業都會經歷野蠻生長到規範的過程,“帶貨經濟”亦然。

説到底,帶貨經濟,貨是主角,但做的還是人的生意。所有譁眾取寵、虛假、違規的,最後都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最終被市場拋棄。

生意,本質就是為消費者創造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所以“帶貨經濟”的規範,不僅需要國家的出手,也需要帶貨主播的自覺,投資者的理智。只要各方守好底線,市場才能良幣驅逐劣幣,讓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成為新消費經濟競爭的核心。

最後,利益不是一切。資本不能裹挾輿論,不能控制媒體;同樣的,媒體也不能斷章取義,希望類似“病媛”的事情,不再發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不再被利用。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