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下半年的互聯網經濟,Baird指出,從第二季度衆多公司的業績來看,似乎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宅經濟”的火熱趨勢依然存在。
Baird表示,截至目前,互聯網概念股的平均漲幅爲68%,而標普指數的平均漲幅爲3.7%,但這也是由長期的結構性利益驅動的。對此,該行分析師 Colin Sebastian強調,一如既往,不要做空互聯網概念股!
年初至今,可以看到人們對互聯網或是數字媒體的關注不單聚焦在其盈利能力,同時也注意到英國脫歐、東京奧運會推遲、美國大選、科技監管和新科技發展對這些公司的影響,這證明了短短六個月的改變是如此迅速。
新的關注議題變成了“宅經濟”,其中包括電子商務的激增,使視頻遊戲,社交媒體和流媒體視頻受益的繭效應,電子商務技術的採用,數字錢包/無觸摸支付,以及在線廣告的逐漸復甦等多個方面。
深入研究後,Sebastian表示,即使沒有額外的政府刺激,電子商務市場份額的增長趨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可持續的。但他提到,面對假日的需求高峯,目前供應能力還無法實現迅速擴張,這意味着可能會出現庫存短缺和交貨延遲的情況。
與此同時,該分析師認爲,由於更有利的獲客成本(得益於廣告成本的降低),以及有機流量,下半年這些互聯網公司的利潤率應會有所提高。
該行表示,圍繞電子商務漏斗底部的用戶,一場爭奪競賽正在Facebook(FB.US)、谷歌(GOOGL.US)、Snap(Snap.US)、Pinterest(PIN.US)、TikTok和Twitter(TWTR.US)之間展開。而在“客廳大戰”中,消費者對索尼和微軟新遊戲平臺的初始需求預計將表現強勁。
至於如何做出選擇,該分析師表示,他堅持通過 "WASP "與 "FANG "的對比來挑出贏家。 投資者需要支付溢價才能擁有像Wayfair (W.US)、亞馬遜(AMZN.US)、Shopify (SHOP.US)和PayPal(PYPL.US)這樣的一代股票,這些公司在美國擁有大量的電子商務交易。但如果他們的發展勢頭失去持續動力,谷歌、Facebook等落後者將有可能跑贏大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