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普遍有儲蓄習慣,每月平均存起7,400港元,而且有6成人擁有足夠儲備應付未來6個月的基本生活開支。但同時,卻只有38%港人有信心能儲夠錢退休,關鍵在哪裏?
想安享退休生活,究竟還要做什麼?
有儲蓄習慣不代表財務健康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港人又一向予人搵錢搏命兼精打細算的印象;看實際數據,卻發現大部份港人對能否安穩退休有疑慮。
滙豐 (SEHK:5) 剛發表一項名為「FinFit」的調查報告,訪問了1511名18至64歲的港人,深入研究他們的財務健康水平;報告顯示,有儲蓄習慣並不代表財務健康。
我們不妨利用這些數字,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財習慣,從中亦可了解為何那麼多人明明努力搵錢儲錢,都會沒信心能過豐盛的退休生活。
港人有良好儲蓄習慣 調查顯示,有64%港人有儲蓄習慣,不過當中只有三份二的人每個月有規律地儲蓄;受訪者的每月平均儲蓄為7400元,佔收入29% ;每月基本生活開支佔收入53%,可見港人量入為出,能有餘錢作儲蓄;有61%受訪者擁有足夠應付6個月生活開支的儲蓄。
由此可見,港人果然是知慳識儉,如果跟美國人相比,落差更明顯。今年新冠病毒來襲,美國經濟活動停擺,美國人面對經濟衰退危機,才驚覺儲蓄的重要。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的統計數字,美國人儲蓄比率在今年4月激增至33%,是1960年代以來的新高;今年3月,儲蓄比率才只有12.7%。另外有調查顯示,只有4成美國人可以即時拿得出1000美元應付突發情況;可想而知,手上存有6個月生活開支的人少之又少。
73%港人在強積金外,有另作退休財源準備 美國人一向對金錢「大安主義」,與政府的福利政策大有關係;港人交稅相對少,亦接受要「靠自己」的現實,大部份人很早便開始計劃退休理財。匯豐的FinFit報告顯示,有64%港人有每年檢視及修訂理財計劃的習慣,有73%人在強積金或退休金外,有為退休後開支另作儲備。
雖然有預先計劃,又有儲錢習慣,卻只有38%受訪者有信心儲蓄到足夠的退休儲備。到底為什麼?
投資=炒股票? 匯豐這份調查有針對受訪者的投資習慣作出研究,數據顯示6成受訪者了解本地股票,但少於4成了解其他投資產品。這突顯了不少人對投資理財的誤解:炒股票=投資,儲蓄=理財。
港人對投資興趣普遍相當高,但一般只針對股市,其次就是門檻較高的樓市;投資期方面則偏好短炒。事實上,股和樓以外還有其他資產類別,投資者首要做的,是作出適當的資產配置來達到增值及管理風險的目標。在缺乏全盤投資計劃情況下的短炒,只能算是投機而非投資。
調查亦指出,有37%受訪者並不會定期主動檢視退休儲備的進度或回報;這亦是相當普遍的現象,因為總覺得退休是很久遠之後的事,還有時間。
成功的理財,必須有規律;除了有規律的儲錢及投資,亦需要有規律地檢討和修正計劃。
做足以上,自然可信心滿滿期待安穏的退休人生了。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 Wendy So(筆名) 持有匯豐 (SEHK:5)的股票。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