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限電停工潮”席卷全國十余個省份,尤其是東北多地,“拉閘限電”相關消息幾度登上熱搜。
有熱點必蹭的部分自媒體趁勢又兜售起了所謂的“大棋論”,將限電說成是“國家在下一盤大棋”,稱這背後是“一場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爭奪戰”“一場國與國之間的金融戰”。
這些頗具誤導性的觀點,在亂帶節奏中産生了不小的“低級紅”“高級黑”的效果。
按照這些人“下大棋”的思維,這背後有着“深刻的大背景”。具體的邏輯是這樣的:由于我國經濟快速回暖,大量海外訂單湧向國內,很多企業擴充生産線,既帶動國外原材料價格上漲,也造成産能過剩,所以國家提前出手,限制産能、反出口企業內卷。“甯可短期不賺錢,也絕不等幾年後被突然撤掉的訂單搞得一地雞毛。”
言下之意,決策層面是有電也不讓企業、居民用,爲的是打贏那場“金融戰”。
在東北多地電力供應缺口已增至嚴重級別、因電網面臨崩潰風險而對居民限電的背景下,把限電視作“大國博弈”棋局裏的落子,說成“對外輸出通脹”的策略,無異于迂回抹黑。
這遮蔽了電煤供給短缺的基本事實,營造了“爲了限産而限電”的既視感和“用電緊張純屬人爲設限”的錯位認知,不啻爲用反智論調去刺激社會情緒。
在許多企業需要“活下來”的當下,將限電跟“金融戰”扯上邊,是對政策的嚴重歪解——爲了打金融戰而置中小企業生死于不顧,爲了“殺敵八百”而甯可“自損一千”,那不叫未雨綢缪,而是瞎折騰,也跟國家層面“保市場主體”“扶持實體經濟”的初衷背道而馳。
不止如此,如今部分地方對居民也采取了限電措施,民衆日常生活受到波及,將限電描述成“不是因缺電而限,而是爲限産而限”,這難免誘導公衆將矛頭指向政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諸如此類的“大棋論”缺乏對受影響企業、居民的共情,只有傳訛惑衆、增加矛盾,目的無外乎制造流量,收割韭菜。
當前,此種“陰謀論”大有市場,總有些人信奉“凡事不決,‘大棋’來解”。比如,前段時間,針對部分行業的合規監管舉措,就被某些人曲解成“要整某些行業”的“一盤大棋”。到頭來就是制造誤導和添亂。
事實上,只要懂些專業知識、有些基本了解,相信常識、回歸理性,就不會扯出那麽多“大棋”來。
此輪多地限電主要還是受全國性煤炭緊缺、燃煤成本與基准電價嚴重倒挂、聯絡線淨受能力下降等因素影響。當前國內動力煤、煉焦煤産能明顯收縮,加上煤炭進口量減少,蒙煤通關量偏低,電煤供給短缺明顯。這跟我國經濟複蘇伴生的高用電需求,顯然不匹配。另外,部分地方緊急限電,還跟沒把握好産業升級節奏、沒做好平時能源管理工作、沒跳出運動式減碳窠臼有關。
說到底,限電動作中沒那麽多“大棋”。渲染陰謀論式的“大棋論”,看似挺能唬人,卻背離了基本常識,也制造了信息霧霾。
謠言止于智者和知者,這類“大棋論”也是。因此,社會公衆不妨在“尊崇常識”驅動下對此類“大棋論”直接果斷地說“不”。
本文編選自“央視網”,作者:央視網評論員;智通財經編輯:黃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