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提醒消費者 提高警惕!僅需一個「謊言」 人工智能即可讓銀行崩潰

發布 2025-2-14 下午11:27
© Reuters.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英國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產生並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假新聞正在加劇銀行擠兌的風險,該研究稱,貸款人必須加強監控,以發現虛假信息何時可能影響客戶行爲。

英國研究公司Say No to Disinfo和通信公司Fenimore Harper發表的這項研究稱,生成式人工智能可用於創建虛假新聞故事,稱客戶資金不安全,或似乎對安全問題開玩笑的模因,這些故事可以通過付費廣告在社交媒體上傳播。

2023年硅谷銀行倒閉後,銀行和監管機構越來越擔心社交媒體引發的銀行擠兌風險,當時儲戶在24小時內提取了420億美元。

人工智能的進步加劇了這些風險。G20金融穩定委員會在11月警告稱,生成性人工智能「可能使惡意行爲者產生和傳播導致嚴重危機的虛假信息」,包括突發崩潰和銀行擠兌。

Say No to Disinfo向英國銀行客戶展示了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樣本,發現三分之一的人在看到這些內容後「極有可能」轉移資金,另有27%的人「有點可能」。

報告稱:「隨着人工智能使虛假信息活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更便宜、更快、更有效,金融部門面臨的新興風險正在迅速增長,但往往被忽視。」報告指出,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意味着人們可以在幾秒鐘內轉移資金。

該研究估計,每在社交媒體廣告上花費10英鎊(12.48美元)來放大虛假內容,就可以轉移多達100萬英鎊的客戶存款。

這一估計是通過使用英國客戶持有的平均存款、社交媒體廣告的成本以及預計有多少人會看到這些廣告來計算的。

研究人員表示,銀行需要監控媒體和社交媒體上的提及,這種監控必須與提款監控系統相結合,以識別惡意信息何時影響客戶行爲。

當被問及這項研究時,Revolut的金融犯罪主管Woody Malouf表示,這家總部位於倫敦的金融科技公司對其客戶和「整個更廣泛的生態系統」中出現的威脅進行實時監控。

他說:「雖然我們認爲這樣的行業事件不太可能發生,但仍然有可能發生,因此金融機構必須做好準備。」他補充說,社交媒體平臺必須在阻止威脅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路透社聯繫的其他金融機構,包括國民西敏寺銀行和巴克萊銀行,拒絕發表評論或沒有迴應置評請求。

儘管監管機構對人工智能對金融穩定的整體影響表示擔憂,但銀行對該技術的影響普遍持樂觀態度。

行業機構UK Finance表示:「銀行正在努力管理和降低人工智能的風險,監管機構正在研究該技術帶來的潛在金融穩定挑戰。」。

該報告的發佈與本週在法國舉行的人工智能峯會無關,在該峯會上,政界人士和行業高管專注於促進人工智能的傳播,這與前一次峯會對管理其風險的關注發生了顯著轉變。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