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就是現在! 別錯過InvestingPro高達60%折扣優惠 獲取優惠

半導體突傳!蘋果iPhone 14進入代工試產階段 富士康短線走高、立訊反向挫低

發布 2022-2-21 上午11:08
半導體突傳!蘋果iPhone 14進入代工試產階段 富士康短線走高、立訊反向挫低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據臺灣經濟日報21日早晨披露,蘋果iPhone 14近期進入代工試產階段。消息傳出后,蘋果供應鏈卻呈現出極端的走勢,富士康(鴻海)股價在亞市開盤后,短線走高1.27%,報在臺幣63.80元,立訊則反向挫低1.65%,報在42.84元人民幣。

富士康在臺股21日早盤走勢圖:

(來源:谷歌)

立訊精密在A股21日早盤走勢圖:

(來源:谷歌)

報道指出,消息稱立訊精密尚未取得新產品試產導入量產服務訂單(NPI),將無緣代工高端iPhone 14,預計2022年只能拿到基本款iPhone 14訂單,成為第二供應商,而富士康則穩坐iPhone代工龍頭寶座。

業界人士分析,每年2月中下旬時,蘋果通常會向代工廠發出新手機產品試產訂單,也就是蘋果會向代工廠介紹今年新產品的計劃,然后代工廠要準備物料清單(BOM),建立適當的生產與測試機器,也必須建立質量監測過程。

開始進行試產之后,代工廠要搜集數據,修正異常,評估生產過程與產品需要改進的項目,并評估試產的產品是否可以接受,當試產產品需要改進的項目后經過驗證,后續可以開始進行量產,因此,NPI可視為接獲訂單進入量產的先期階段。

根據外媒報道,立訊2021年約拿下3%的iPhone代工訂單,并首次獲得高階iPhone 13 Pro組裝訂單。富士康2021年握有約75%的iPhone 13代工量,且高階6.7吋iPhone 13 Pro Max仍由富士康獨拿。

不過對于2022年新款iPhone,業界傳出,立訊目前仍沒有拿到蘋果的NPI,這也代表沒辦法代工高階款的iPhone 14,只能代工基本款,并成為第二供應商。供應鏈透露,立訊加入iPhone代工行列后,2021年組裝量約650萬支,并積極擴張,希望取得更多iPhone代工訂單。

日經亞洲在2021年底報道提到,立訊正在昆山建設一座面積達28.5萬平方公尺的制造園區,占地相當于40座足球場,總投資額為人民幣110億元,最快今年提高iPhone組裝量達1200萬支至1500萬支,最終將設39條生產線。

由于立訊2022年在拿下更多iPhone 14的訂單進展不大,加上之前AirPods銷售下滑,影響到立訊出貨量,法人預估,立訊2022年積極轉往新能源車的汽車電子與太陽能等領域發展,以降低蘋果對該公司的營運沖擊。

因此,立訊上周宣布與奇瑞新能源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制造,為立訊汽車核心零組件業務提供先進的研發設計、量產平臺。

再來看看供應鏈最關注的蘋果技術發展,根據彭博資訊時事通訊記者葛曼(Mark Gurman)撰寫的Power On,蘋果正準備2022年稍晚發表數款搭載M2芯片的新款Mac電腦,包括13吋的MacBook Pro、Mac Mini、24吋iMac,以及重新設計過的MacBook Air。

對于M2的具體內容,蘋果尚未提供任何暗示,但葛曼認為它的CPU會略快于M1,同樣具備8核心架構,但GPU核心可能從7或8增至9或10。葛曼還預測,蘋果2023年發表首款M3的同時,會推出M2芯片的Pro或Max版本,如同M1 Pro與M1 Max一樣。

蘋果首款自研芯片M1自2020年11月亮相至今已經一年多,M1 Pro與M1 Max也好幾個月。蘋果繼續與英特爾芯片保持距離,再推出其他配備自研芯片的Mac電腦,可能意味要把英特爾驅動的設備清出其產品線。

葛曼預期,會有更大的iMac Pro出現,可選搭M1 Pro和M1 Max,以取代現有的27吋iMac Pro,以及配備“相當于兩或四個M1 Max”的較小型Mac Pro。盡管Mac Mini已經配備M1芯片,但葛曼預期它能升級到可選配M1 Pro(除M2之外)。

就時程上而言,葛曼說蘋果3月會發表至少一款Mac新品,然后是5或6月。在據信3月8日2022年的首場活動上,蘋果很可能發布5G iPhone Se、5G iPad Air,那天也至少會有一臺新款Mac。該公司也會在3月釋出iOS 15.4,FaceID的設定將允許用戶戴口罩就能解鎖裝置。但Iphone 14和蘋果表Apple Watch Series 8要等到2022年稍晚。

【廣告】微信掃碼,領體驗賬戶贏真金白銀!

手機用戶請截屏保存二維碼,用微信掃一掃調取圖片識別。

原文鏈接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