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面臨重大挑戰,因為政府對持續的房地產市場下滑採取謹慎態度,繼續影響經濟增長和投資者信心。儘管歷史證據表明,從重大房地產危機中復甦通常需要大膽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但北京選擇了更為保守的零碎策略。
週五,中國人民銀行(PBOC)未下調基準借貸利率。然而,週一,央行數月來首次向銀行系統注入現金,但利率較低。這一舉動與國際金融協會對北京政策反應的描述一致,即"緩慢、膽怯,有時非常模糊",缺乏解決危機所需的積極行動。
這種溫和的政策方針的後果正變得越來越明顯。預計中國2024年的經濟增長將低於政府5.0%的目標,Morgan Stanley經濟學家預測今明兩年的名義GDP增長率僅為3.9%。相比之下,美國目前的名義GDP年化增長率約為5.5%。
此外,中國股市表現明顯不佳。儘管全球貨幣寬鬆推動股市創下新高,但上海藍籌股指數自5月以來下跌15%,自2021年2月以來已下跌近一半,接近多年新低。
這種下滑伴隨著外國投資的減少,中國股票基金在過去13個月中只有兩個月出現資金流入,外國直接投資流量轉為負值。
房地產板塊在三年前的巔峰時期佔中國GDP的四分之一,現已出現顯著下滑。住房投資減少30%,房屋銷售減半,房屋開工量暴跌三分之二。
Jefferies分析師估計,北京今年可能需要投資至少2萬億元人民幣(2,850億美元),通過將未售出的房產轉換為社會住房來減少過剩的房屋存量。他們進一步估計,可能需要高達7萬億元人民幣(1萬億美元)才能將房屋庫存降至更健康的水平。
北京不願實施大規模刺激措施可能受到幾個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擔心向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可能無法解決基本的供過於求問題,匯率走弱可能加速資本外流,以及大幅降息對銀行利息收益的影響。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不願大幅降息導致人民幣匯率升至一年多來的最高水平,這不利於經濟復甦。
投資者仍持謹慎態度,一些人表示希望北京最終會採取果斷措施刺激增長。然而,目前的猶豫表明擔心重蹈日本的覆轍,日本在1990年房地產泡沫破裂後經歷了長期通縮,房價至今尚未完全恢復。如果沒有明確的經濟復甦路徑,中國的謹慎立場可能導致類似的長期經濟停滯。
Reuters為本文做出貢獻。
此文章由人工智能協助翻譯。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