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少一間萬億美元級企業具有龐大增長空間。 曾幾何時,要成為萬億美元級別的企業看似是癡人說夢。可是,如果計及四捨五入,上週共有四間企業達成了這個目標。
在2月4日星期二收市時,智能電話龍頭蘋果(Apple)(NASDAQ:AAPL)、軟件巨企微軟(Microsoft)(NASDAQ:MSFT)、電商霸主亞馬遜(Amazon.com)(NASDAQ:AMZN)和搜尋引擎界皇者Alphabet (NASDAQ:GOOGL)(NASDAQ:GOOG)(NASDAQ:GOOGL)(即YouTube和Google的母公司)估值均達到了1萬億美元。雖然嚴格來說,Alphabet在公佈「令人失望」的季度經營業績後,市值只僅僅超過9,970億美元,但在之前一日,其收市價的確突破1萬億美元的關口。只是之後因為全球擔心新冠肺炎疫情已大跌。
那麼,上述四隻優質股中,哪隻股票的市值會最先升至2萬億美元呢?現時看來,蘋果和微軟分別以1.4萬億美元和1.33萬億美元的估值輕微領先,不過眼前形勢可能會在未來數年大幅改變。
接下來,筆者將從最小機會率先達到2萬億美元估值的企業開始,逐一分析這四間大型公司的前景。
第四位:Alphabet 在四間萬億美元級企業之中,筆者認為Alphabet最不可能擊敗其他公司並成為首間2萬億美元企業,而這不是由於Alphabet目前市值最低。
與蘋果、亞馬遜和微軟相比,我最看淡Alphabet,最大原因是公司儘管稱霸網上和流動搜尋市場,卻一直極為依賴廣告業務。美國經濟正處於史上最長的擴張週期,市場普遍認為升浪已經接近尾聲。隨著美國和全球經濟起伏,Alphabet的廣告收益增長亦會出現波動,筆者認為在美國經濟發展逐漸放緩時,Alphabet將會首當其衝。
話又說回來,我並非建議長線投資者避開這間公司。最近Alphabet首次分開披露YouTube和雲端收益,當中顯示,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兩項業務的銷售分別上升86%和120%。問題是,有關高增長業務僅佔總銷售的15%,因此我認為Alphabet的長遠增長前景正面,只是不算特別出色。
第三位:蘋果 蘋果的市值距離2萬億美元只相差6,050億美元,現時在四間企業中領先一籌。然而,正如我之前提到,市值排名會不斷變化,所以在筆者的排行榜中,蘋果僅僅位列第三。
蘋果的最大缺點是其仍然以產品銷售為主。公司的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曾表明,他期望蘋果會成為服務和可穿戴設備供應商,並逐漸遠離潛在競爭激烈和商品化的產品。可惜的是,蘋果的首個財政季度業績顯示,公司的產品業務佔比依舊偏高,iPhone、Mac和iPad銷售分別達560億美元、72億美元和60億美元。 換言之,旗艦產品繼續為蘋果貢獻銷售額的75%。即使預期今年將會推出5G iPhone,蘋果對產品的依賴將繼續使公司承受競爭風險、商品化和衰退的影響。
話雖如此,蘋果在高利潤服務和可穿戴設備方面錄得可觀增長,特別是可穿戴設備、家居和配件銷售按年急升了37%至100億美元。此外,蘋果用戶的高品牌忠誠度和公司手持的2,070億美元現金亦不容忽視。鑑於公司取得的佳績和創新措施,要說服大家將蘋果看低一線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筆者確實相信下列的兩間企業能較快達成2萬億美元的市值目標。
第二位:微軟 微軟是比蘋果有勝算的公司之一,在筆者眼中亦是第二大機會市值率先突破2萬億美元的企業。
為何我會對微軟,而非蘋果和Alphabet有較大信心呢?最簡單的原因是微軟能銷售高利潤和定價能力的產品(主要是軟件和雲端服務),而且一直專注為企業客戶提供服務。在微軟的訂閱服務模式下,即使經濟陷入衰退或萎縮,企業和消費者都不太可能改用其他產品。該項模式是公司成功的幕後功臣,提供的穩定性非蘋果或Alphabet可比。
近年,微軟的Azure以及商用Office軟件和雲端服務銷售發力。在第二個財政季度,按固定匯率計算,Azure雲端運算服務銷售上升62%,Office 365商用服務的銷售增長率亦高達30%。
微軟落後亞馬遜的唯一一點大概就是估值。在最近十年間,微軟的預測市盈率顯著飆升,反觀銷售升幅偏軟,未來可能徘徊於低雙位數至高單位數範圍,反映公司縱有向上空間,卻未必能成為首間估值達2萬億美元的企業。
第一位:亞馬遜 亞馬遜是最有望搶先突破2萬億美元市值的企業。
為甚麼筆者會看好亞馬遜呢?公司的龐大電商業務和Prime會員的忠誠度固然是利好因素,但在Amazon Web Services(AWS)面前,零售業務的利潤潛力只屬九牛一毛。根據亞馬遜最近公佈的2019年第四季和全年業績報告,AWS雲端業務的銷售按年上升37%至35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AWS的淨銷售佔比由11%增加至12.5%。
Alphabet旗下的Google Cloud和YouTube、蘋果的可穿戴設備和服務,以及微軟的Azure都是高增長的次要業務,可是單獨來看,這些業務的發展成熟程度和全年收入均不及AWS。在2019年,亞馬遜以電商為主的淨銷售和經營收入分別達2,455億美元和53億美元,當中單是AWS貢獻的淨銷售和經營收入便分別達到350億美元和92億美元, 可見AWS是亞馬遜的增長來源,而且其全年總銷售佔比正逐漸提高。
筆者相信,華爾街低估AWS和高利潤業務產生的額外現金流,將會為亞馬遜帶來優勢。華爾街預期,在2019年至2022年間,亞馬遜的每股現金流將會由76.42美元升至超過166美元。換句話說,公司的估值將會由現時的現金流30倍跌至2022年只有每股現金流的12倍。至於微軟方面,估計其現金流將會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故此兩間企業之間存在差異,亦令筆者較傾向相信亞馬遜的市值會最先達到2萬億美元。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Alphabet 行政董事 Suzanne Frey 是 The Motley Fool 董事會成員。亞馬遜附屬公司 Whole Foods Market 行政總裁 John Mackey 是 The Motley Fool 董事會成員。微軟附屬公司領英員工 Teresa Kersten 是 The Motley Fool 董事會成員。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